移動式DR(數(shù)字化X射線攝影系統(tǒng))和固定式DR在防護設計上的區(qū)別主要源于其使用場景、結(jié)構(gòu)差異及操作方式的不同。以下是兩者的主要防護設計區(qū)別:
---
### **1. 屏蔽防護設計**
- **固定式DR**
- **機房專用屏蔽**:需符合GBZ 130等標準,墻體、門窗、天花板通常采用鉛板、硫酸鋇涂料等材料,確保周圍環(huán)境輻射安全。
- **固定防護設施**:配備鉛玻璃觀察窗、防護門聯(lián)鎖裝置(門未關閉時無法曝光),控制臺設置在屏蔽區(qū)外。
- **地板防護**:可能含鉛層,尤其當樓下有人員活動時。
- **移動式DR**
- **設備集成屏蔽**:由于無固定機房,防護依賴設備自身設計,如X射線管組件自帶鉛套、限束器(準直器)減少散射。
- **臨時屏蔽措施**:需在床邊使用鉛屏風或鉛圍簾,操作者穿戴鉛圍裙、甲狀腺護具等個人防護用品(PPE)。
- **無固定防護**:依賴距離防護(如操作者遠離射線束)和時間防護(縮短曝光時間)。
---
### **2. 輻射泄漏控制**
- **固定式DR**
- **嚴格泄漏輻射限制**:管頭組裝體泄漏輻射需≤1.0mGy/h(國家標準),通過多重屏蔽實現(xiàn)。
- **散射防護**:利用機房墻壁吸收散射射線,患者與墻壁距離也可能被納入設計。
- **移動式DR**
- **動態(tài)環(huán)境風險**:在開放空間(如病房)使用,散射輻射可能影響周圍人員,需通過準直器嚴格限制照射野。
- **泄漏輻射要求相同**:但實際使用中可能因移動頻繁導致屏蔽磨損,需定期檢測。
---
### **3. 操作安全設計**
- **固定式DR**
- **固定控制臺**:操作者完全在屏蔽控制室內(nèi),通過鉛玻璃觀察患者。
- **自動曝光控制(AEC)**:減少重復曝光風險。
- **移動式DR**
- **無線遙控或延長線控**:操作者需保持安全距離(通常≥2米),部分設備配備無線平板探測器,減少靠近患者的必要性。
- **緊急停止功能**:防止意外曝光。
---
### **4. 適用標準與檢測**
- **固定式DR**
- 需通過機房驗收檢測(如周圍劑量當量率測量),符合GBZ 130-2020等標準。
- **移動式DR**
- 需頻繁進行現(xiàn)場檢測(如泄漏輻射、準直精度),確保移動后的防護有效性,符合GBZ 130中移動設備的相關要求。
---
### **5. 其他差異**
- **固定式DR**:可能配備懸掛式鉛簾、患者防護墊(如性腺防護)。
- **移動式DR**:強調(diào)輕量化與便攜性,防護設計需平衡重量與屏蔽效果,通常依賴操作者的防護意識(如佩戴劑量計)。
---
### **總結(jié)**
固定式DR依賴建筑屏蔽和固定防護設施,而移動式DR更注重設備自身屏蔽、操作距離及臨時防護措施。兩者均需符合輻射防護三原則(時間、距離、屏蔽),但移動式DR對操作規(guī)范的要求更高,需嚴格培訓以避免人員誤照射。